表面等离子体在金属_电介质_金属结构内的传输特性

表面等离子体在金属_电介质_金属结构内的传输特性

(0个评分)

文集编号: 2014090108346

我要下载 收藏文档 0 学分

文档介绍

表面等离子体波(Plasmonic Wave)是一种能在亚波长尺度传播,是一种通常局域在电介质和贵金属构成的界面中的表面电磁波。它可用于实现纳米光学集成元件,近十年以来逐渐成为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热点。在众多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各结构中,基于金属-电介质-金属(Metal-Dielectric-Metal,MDM)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广受青睐。因为它相对其它形状的波导来说,这结构上更加紧凑,因而体积小,集成度高,非常易于用在集成光学回路中。本文主要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波在MDM波导结构中的传输特性,重点研究了几类特殊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器件,并详细研究几种在纳米量级内对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调控方法。本文中,首先我们结合理论分析,采用基于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数值模拟研究了MDM结构中,介电通道几何尺寸,工作波长,波导结构等对表面等离子体波传输特性的调控机理。在周期性结构中构造一个缺陷腔来实现了表面等离子体波近场电磁波能量的局域化及增强效应。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改变电介质的几何参数,如电介质厚度及介电常数,金属表面引入周期性结构,构造垂直齿形波导等,可以非常方便的操控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输距离,方向,以及透过率等。其次,计算还发现,带有垂直齿形分支的MDM波导具有非常特别的滤波特性。而且滤波频率及带宽强烈依赖于齿形凹槽的宽度及深度。基于散射矩阵模型,我们得出了表面等离子体齿形波导的理论模型和透射率表达式。推导出了透射率公式,得到了透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关系曲线,结合耦合共振腔理论,确认当齿形波导深度满足干涉相消条件时,该波长的表面等离子体波不能传输,因此用其可以实现灵活的可调滤波功能。数值仿真的结果证明了以上理论分析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宽带表面等离子体波导滤波器提供了有益的依据。能够实现对特殊的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控制。

文档标签: 机械设计
贡献者

高华华编辑

分享文档1738 联系TA